Postgres 的快照机制是个老生常谈却又绕不开的话题。并发控制靠的就是这套快照逻辑,在 Postgres 14 里居然悄悄优化了不少。嗯,不说不知道,一说还挺香,是在高并发场景下,快照的效率有了不小提升。
PGPROC 和 PGXACT是两块绕不开的底层数据结构。前者像是事务的身份证,后者就是记录“谁还没走”。你要是搞清楚这两个的结构和用途,快照生成机制基本就能看明白了。比如新增一个事务时,怎么更新PGPROC
和PGXACT
?源码里流程也不复杂,逻辑还挺清晰。
GetSnapshotData是个关键函数,功能就一个——生成快照。调用这个的时候,会走一堆检查,遍历当前活跃的事务,看哪些事务该纳入视图,哪些得排除。高并发下,这块就是性能瓶颈。咋整?优化结构呗,比如减少cacheline
乒乓问题,就是频繁访问共享数据导致的效率低。
除了结构优化,缓存快照也挺重要。如果每次都重新生成,那肯定撑不住。所以作者建议干脆复用快照,能缓存的就别浪费,响应速度还能提一截。
你如果对 Postgres 源码比较熟,可以直接翻到事务相关的README
部分看看,作者还建议在那儿加点注释,方便理解逻辑。感觉挺贴心的。
,如果你最近在搞高并发的数据库设计,或者在优化 Postgres 性能,那这个快照扩展性还蛮值得一读。源码讲得清楚,还带了不少实践建议,看完会对MVCC
有新的理解。
如果你对数据库并发机制感兴趣,可以顺手看看这些:
嗯,如果你经常需要调 Postgres 的事务并发机制,建议深入看一下PGPROC
结构和GetSnapshotData
的实现,真有不少可以动手优化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