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里,跳表实验是个蛮经典的设计。你要是正好在研究跳表,那这份实验报告还挺值得一看。
带图的,配上完整代码,关键地方的注释也细,不只是教你怎么写,还让你明白为啥这么写。
核心部分是跳表 ADT 的实现,像insert
、search
、delete
这些基本操作全都有,而且了每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实验还考虑了数据规模变大之后的性能变化,比如插了 1000 个随机数据之后再测各种操作的效率,还设计了“什么时候该整理”的判定算法,蛮贴合实际应用的。
整体结构清晰,测试部分也做得比较扎实:输入、输出都有,跑出来的数据也有统计,可以和你自己实现的版本做对比看看。
如果你正在写课程设计,或者想找个跳表的完整实现来参考一下代码风格和思路,这份报告可以说是现成的范例。
对了,想系统了解跳表的同学,可以顺手看看这个链接:跳表:算法与数据结构,内容也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