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2 的预备数据,属于 SPC 里比较基础但关键的一步。你得先搞到一批子组数据,建议是 20 到 25 个子组,如果你手上数据多,凑到 35 组也挺好。每个子组要 3 到 5 个数据点,这是国标推荐的范围,比较通用。别小看这个环节,数据选得好,后面过程能力会顺多了。

步骤 2 的预备数据,属于SPC里比较基础但关键的一步。你得先搞到一批子组数据,建议是 20 到 25 个子组,如果你手上数据多,凑到 35 组也挺好。每个子组要3 到 5 个数据点,这是国标推荐的范围,比较通用。别小看这个环节,数据选得好,后面过程能力会顺多了。

子组怎么取?比较常见的是按时间批次,像一小时一组、一天一组都可以,看你生产节奏。还有就是按设备、工位来分。目的是保证每组数据内部差异小,组间差异能反映过程波动。

如果你还不太熟SPC 过程能力,可以先看看这两篇文章:

这两篇讲得都挺清楚,尤其是前一篇,图表多,看起来还蛮直观的。

如果你是在做产线优化,或者准备上质量监控系统,这部分的数据准备可别偷懒。前期扎实点,后面出来的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