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中的一个关键分支是数据流聚类技术,其中CluTA算法建立在K均值算法基础之上,考虑了时间衰减和相似簇的合并,以满足用户对时间要求,实现任意形状的簇聚类。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基于时间衰减和密度的数据流聚类方法探索
相关推荐
密度聚类方法DBSCAN、OPTICS、DENCLUE
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的思路挺巧妙,不靠你事先指定簇的个数,而是看哪里数据密集就往哪儿凑。像DBSCAN、OPTICS、DENCLUE这些算法,都能搞定各种不规则的簇形,噪声点也还不错。
DBSCAN的逻辑蛮:找邻居、看密度,够密就拉进来一起玩,太稀就当噪声。适合用来图片区域、地理坐标、甚至是社交网络的社群划分。
OPTICS就比 DBSCAN 细腻点,在数据密度变化大的时候挺实用,排序之后你再来观察哪里是簇,挺有意思的。
DENCLUE是基于数学密度函数来的,思路有点偏学术,但优势是对复杂数据形态的捕捉更强,适合你那种非均匀分布的数据。
资源方面我翻了下,有不少现成的实现,Matlab、Pyth
算法与数据结构
0
2025-07-02
使用层次和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的数据分析比较研究
数据挖掘涉及使用不同技术来提取有用模式。聚类是其中一种技术,通过提取数据中的聚类以发现信息。层次聚类和基于密度的聚类是两种常用方法。层次聚类利用树状图展示聚类结果,而DBSCAN则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算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详细探讨了这些算法的高效实现。
数据挖掘
9
2024-08-08
基于网格方法的高维数据流子空间聚类算法
基于网格方法的高维数据流子空间聚类算法挺适合需要大规模数据流的场景哦。它结合了底向上的网格方法和自顶向下的网格方法,能在线数据流,并且效率和精度都还不错。通过对数据的单次扫描,它能快速识别出位于不同子空间的簇,适用于高维数据。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这个算法在多个数据集上的表现挺优秀。你要是经常接触数据流问题,可以试试这个方法,能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算法与数据结构
0
2025-06-17
基于滑动时间衰减窗口的网络流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网络流数据频繁项集挖掘是进行网络流量分析的基础。STFWFI 算法采用基于字典顺序前缀树 LOP-Tree 的方法进行频繁项集挖掘,并引入了更符合网络流特性的滑动时间衰减窗口模型,从而有效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此外,该算法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分布的节点权值计算方法 SDNW,替代了传统的统计方法,提高了网络流节点估值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STFWFI 算法在网络流频繁项集挖掘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数据挖掘
11
2024-05-20
数据流挖掘聚类算法综述
数据流环境下的聚类算法其实蛮有意思的,适合你这种做前端又关心实时数据的开发者。CluStream这种用微簇方式做增量更新的思路,挺适合边采边的场景,像监控图、用户行为流都能派上用场。要是你用过Spark Streaming或者Flink,那搭配起来更方便,流式数据和聚类结合得刚刚好。嗯,想搞点实时预警、流数据摘要啥的,可以考虑看看里面提到的StreamCluster或者CoresStream,响应也快,代码也不复杂。
数据挖掘
0
2025-06-14
基于竞争学习的HMMs聚类方法研究论文
针对当前主流数据库审计系统存在的审计信息冗余、不灵活的审计配置方式以及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约简审计信息,支持灵活的审计配置,并能够有效检测潜在的数据库攻击,为数据库安全防护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统计分析
9
2024-07-14
δ-开放集聚类拓扑聚类方法
δ-开放集的聚类思路还蛮有意思的,尤其适合那种形状不规则、数据分布不太平均的复杂数据集。你只要输入一个δ值,它就能帮你把数据切得细致,还能自动识别噪声点,挺智能的。
不光能高维数据,在 Olivetti 人脸数据库上的表现也不错。比起那些只能球形簇的传统方法,比如 K-means,它更像是“拓扑流派”的聚类方式,玩法不一样。
哦对了,它还有个升级版,能搞定那种密度差别大的数据集。如果你平时喜欢玩模式识别、数据挖掘、聚类这一类的算法实验,可以试试它,是在人脸、图像、或者非结构化数据时。
有需要的话,下面这些资源你也可以顺手看看,有代码也有讲义,挺全的:
聚类工具-MATLAB 模式识别应用
数据挖掘
0
2025-06-18
基于快速查找和密度峰值的峰值密度聚类matlab代码
这个资源库包含了我对《基于自适应密度的无监督高光谱遥感图像聚类》论文的实现,该论文参考自2014年的《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我在MATLAB中进行了大量修改,以优化参数设置和算法框架。
Matlab
14
2024-09-28
基于Vague集的模糊聚类方法研究2008
Vague 集的相似度量方法,挺适合搞不确定数据的朋友。作者张文彬和余建坤在这篇 2008 年的老论文里,用了不少数学工具把 Vague 集用在模糊聚类上,关键点就是一个字:稳!对你来说,如果平时要模糊、难分的数据,比如用户行为、图像识别啥的,这个方法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 Vague 集那套距离计算,思路清晰,公式也不复杂。蛮适合做二次开发或模型优化参考的。
数据挖掘
0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