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氟测定
当前话题为您枚举了最新的 煤中氟测定。在这里,您可以轻松访问广泛的教程、示例代码和实用工具,帮助您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这些核心编程技术。查看页面下方的资源列表,快速下载您需要的资料。我们的资源覆盖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主题,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煤中氟测定方法解析及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改进
煤中氟测定的经典方法之一,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操作比较简单,响应还挺快,适合日常实验室用。国标的ΔE 要求嘛,实测下来其实对结果影响没那么大,别太纠结,重点还是要控制好实验条件。
直接用GB/T 4633—2014标准挺方便,改进的加入法也蛮靠谱。像加250μg/mL的标准溶液测 15 次,或者100μg/mL测 30 次,数据比较稳。用动态斜率的话,500μg/mL测 30 次也行,重复性还不错。
嗯,测完记得统计下,干基氟含量Fd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都要看,反正ΔE 的范围不用太死抠。主要是你实验条件稳定,结果差不了太多,挺省事的。
如果你也在做煤质或者搞电极法检测,可以直接参考,实验流程
统计分析
0
2025-06-26
煤样粒度变化对热稳定性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根据GB/T 1573—2001《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的规定,探讨了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不同煤种样品中13mm~10mm质量占比在2.59%~62.00%范围内的变化对热稳定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样品中13mm~10mm质量占比的增加,无烟煤、贫煤和褐煤的热稳定性测定结果均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无烟煤和贫煤的热稳定性测定结果与其残焦中10 mm~6 mm质量占比呈现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而褐煤则呈现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该研究对煤样粒度分布与热稳定性测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统计,为煤炭品质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统计分析
16
2024-07-20
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ISO 203362017与GB/T 214—2007标准比较
库仑滴定法的测硫方法,精度高、速度快,挺适合高硫煤这类“硬骨头”。ISO 和国标其实都讲了这个方法,不过细节上差别不小。像是煤样的粒度、电解液能不能重复用、到底称多少样合适,这些细节会影响实验结果。你用 ISO 20336:2017 时,感觉更偏国际化标准,试验要求严一点,但重复性和再现性表现还不错。国标 GB/T 214—2007 就更接地气,适合国内日常测定。
对了,文章还拿了 50 个不同国家、不同种类的煤样来做实验,从褐煤到无烟煤都有,数据挺有说服力的。结果发现r 值和R 值都跟浓度线性相关,而且还推了个精密度计算公式,挺实用。
如果你正研究煤中全硫测定,或者实验室刚好要选一套测硫方案
统计分析
0
2025-06-17
浮选精煤和尾煤快速灰化法与缓慢灰化法测定结果比较
为比较浮选精煤和尾煤快速灰化法与缓慢灰化法的测定结果差异,对 20 个浮选精煤样品和 20 个尾煤样品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灰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 t 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精煤和尾煤灰分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差值的置信区间范围较小。因此,煤炭灰分快速灰化法可满足技术比武考核和快速检查的需要。
统计分析
9
2024-05-30
陕西省煤炭中氟的分布及其赋存状态探究
为了研究陕西省煤炭中氟的分布情况及其赋存状态,对该省7个地市的146家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取样检测。研究中介绍了陕西煤田的地理分布和样品采集点的设置,依据GB/T 4633—2014标准,采用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148批次样品进行了氟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陕西省煤炭中氟的含量分布范围在16 μg/g~412 μg/g之间,平均值为123 μg/g。此外,通过对氟含量与灰分、全硫、磷、砷、氯、汞等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氟主要以无机矿物形式存在于陕西煤炭中,与磷和砷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与氯和汞的含量关系不显著。
统计分析
11
2024-08-24
中国煤中汞含量特征及应用限值探究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煤中汞含量的分布和赋存特征。通过对全国1100余个煤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煤中汞含量分布在0~6.2μg/g之间,加权平均含量为0.154μg/g。研究表明,华南、华北地区的煤中汞含量较高,而东北、西北地区较低。浮沉实验结果显示,汞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及硫铁矿中。基于这些分布特征和相关标准,建议将中国动力煤汞含量的应用上限值控制在0.600μg/g,以更好地控制燃煤汞排放。
统计分析
9
2024-07-16
计算电子电荷测定实验的程序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电子电荷测定涉及测得平衡电压和运动时间,将实验数据输入Excel表格,然后使用Matlab运行相关的M文件,即可得到实验结果。
Matlab
16
2024-08-18
煤岩波速比与抗剪强度联合判识煤体结构
煤体结构是影响煤层气储层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结构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以有效区分煤体结构。本研究基于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提取煤岩纵横波速度比和抗剪强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区分原生结构煤与碎裂结构煤的波速比和抗剪强度阈值范围。结果表明,联合使用这两种参数可以有效识别煤体结构类型,准确率达到84%。
统计分析
11
2024-05-31
高煤阶煤储层测井综合分析与工业组分计算
通过充分利用大量取心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高煤阶煤岩的测井多参数识别标准。采用灰色关联法定量解释煤岩类型,确保解释结果准确性高且不受人为因素影响。高煤阶煤岩的密度与工业组分含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合测井多元回归模型和等效体积模型,计算出煤岩的密度和孔隙度,并据此计算各工业组分的含量。该方法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的结合,结果可靠,在实际操作中具备可行性。
统计分析
16
2024-07-16
中梁山南矿煤与瓦斯突出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中梁山南矿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严重。基于该矿瓦斯地质实测数据,结合区域及井田构造演化规律,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
研究表明,中梁山南矿煤与瓦斯突出以中小型和倾出为主,突出强度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突出多发生于石门及工作面平巷,断层影响带为突出易发区域,其中K1、K10煤层突出最为严重,西翼煤层亦具有较高突出危险性。
通过分析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软分层、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发现断层构造和煤层厚度及其变化是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控制因素。
统计分析
14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