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挖掘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玩得转数据,还玩得转地理关系。像风暴路径、预测极端天气这种操作,其实背后就是一套套空间数据挖掘技巧在发力。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啥的你早就听腻了,但一旦加上空间维度,事情就变得有意思多了。尤其是像DBSCAN
这种密度聚类方法,空间聚集区域简直一把好手。用好了它,风暴怎么走、温度湿度怎么联动,都能整得明明白白。
遥感图像、GPS
轨迹、GIS
数据这些你常用的空间数据,拿来练手合适。建议先玩玩空间聚类,响应快、结果直观,城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区域都挺合适。别忘了加上空间回归
这种能考虑地理影响的预测模型,会让你在做城市规划或气候时更有底气。
对了,空间异常检测也别漏掉。比如你做污染监测,突然冒出来一个污染值爆表的点,没这个技能你都不一定能察觉到。配合可视化工具用,效果更直观。Apriori 算法这类也能玩出花,找找哪几个城市老是一块儿出现暴雨?也许就能提前预警了。
如果你对气象应用感兴趣,推荐你去看看这几个文章:空间数据挖掘综述、GIS 技术在空间数据挖掘中的应用,里面讲得还挺清楚。实在不懂也别慌,搞懂空间数据的基本特性,再上手这些技术,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你刚好在研究城市交通、风暴预警、环境监测这类东西,可以多关注空间聚类和空间关联规则。数据源可以从遥感影像或地面观测数据入手,配合QGIS
、PostGIS
这种工具,效率和准确度都能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