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在处理海量数据时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其对异常离群点数据的敏感性。结合Hadoop云计算平台和MapReduce并行编程框架,我们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以改善聚类效果和处理效率。
研究论文基于Hadoop的K-Means聚类算法优化与实施
相关推荐
研究论文-基于K-means的有限增量聚类算法及其k值探讨.pdf
基于K-means的有限增量聚类算法及k值研究,姚文心,卢志国,聚类算法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信息抽取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数据呈现动态增长特性。探索如何有效聚类动态数据是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
数据挖掘
12
2024-07-29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与应用研究
K-means 的聚类思路蛮清晰,逻辑简单,实际用起来还挺顺。在做入侵检测或者数据分类时,真能省不少事。嗯,推荐几个资源给你,文章配了代码,跑一跑基本就能上手。
K-means 聚类算法的核心思想其实就像“分小组”,先随机挑几个中心点,看谁离谁最近,就先归个类。中心点再重新算,反复几轮后,聚类效果就比较靠谱了。
如果你想搞清楚原理,《详解 K-means 聚类算法》这篇写得还挺细,流程图+案例都齐,适合初学者。
要是更关注实战,比如做入侵检测,这篇关于优化 K-means 的入侵检测研究就蛮有意思,讲了怎么改进分类准确率。
动手党别错过这几个实现:Python 版本比较好懂,写法直白;Matl
数据挖掘
0
2025-06-18
详解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处理中具有显著优势。深入解析了k-means算法及其基于mapreduce的实现。
Hadoop
14
2024-09-14
K-means聚类算法实现
K-means 的聚类逻辑蛮清晰的,主要靠计算“谁离谁近”,把数据点分到最近的中心里。你要是手上有一堆样本,想看看有没有分组规律,用它还挺合适。孤立点也能得比较稳,结果还挺有参考价值。
K-means的实现过程不算复杂,核心就两个步骤:先随机选中心,不停更新,直到不再变。嗯,像在调频收音机,调到信号位置为止。要注意初始中心点选得不好,聚类效果就偏了。
如果你是用Python写的,可以直接撸个小脚本试试,比如下面这样: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kmeans.fit(data)
别的语言也有,
数据挖掘
0
2025-07-01
基于SSE度量的K-means聚类算法聚类个数自适应研究
K均值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中常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其簇间数据对象越相异、簇内数据对象越相似,说明聚类效果越好。然而,确定簇个数通常需要有经验的用户设定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SSE和簇的个数度量的自适应聚类方法(简称:SKKM),能够自动确定聚类个数。通过对UCI数据集和仿真数据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SKKM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数据对象中的聚类个数,提升了算法性能。
数据挖掘
10
2024-07-18
K-Means聚类算法数据分组与优化
K-Means 聚类算法挺有意思的,它通过均值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像是在给数据分组。你得设定好 K 值,也就是你有几个类别,算法就会自动为你把数据点分到不同的组里。每一组的质心(也就是均值)会随着迭代而优化,最终得到最理想的分组。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计算数据点的均值,逐步优化分组,直到结果收敛。如果你刚接触 K-Means,别担心,过程其实挺直观的,你可以从一些实现例子入手。比如,Python 和 MATLAB 都有现成的实现,可以直接拿来用。你可以参考一些教程,比如《详解 k-means 聚类算法》或者《Python 实现 K-Means 聚类算法》,对照着代码跑一遍,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不过呢,
算法与数据结构
0
2025-07-03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编写K-Means聚类算法的实现代码,适合学习和参考。
算法与数据结构
11
2024-07-13
详解K-means聚类算法.pdf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分割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将数据集分成K个互不重叠的簇,以使每个簇内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簇之间的数据点尽可能不同。该算法简单高效,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领域。详细算法步骤包括随机初始化簇中心、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簇、更新簇中心以及迭代优化过程。其原理在于通过迭代优化达到稳定的簇分布。K-means聚类算法简明易懂,执行效率高,因此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算法与数据结构
16
2024-08-08
R语言K-means聚类算法
R 语言的 K-means 聚类算法,用起来真挺顺手的。语法简单,逻辑清晰,适合数据刚起步的你。kmeans()这个函数几乎一看就懂,配合像factoextra这样的可视化包,效果也直观。安装包推荐你先装好fpc和factoextra,再加上ggplot2一起用,调试聚类数量、看图都方便。聚类逻辑也不复杂:初始中心、计算距离、更新再分配,反复几轮,直到结果稳定。哦对了,记得标准化下数据,用scale()就行,能避免变量尺度影响结果。不然你聚类中心再准也白搭。还有,默认欧式距离,适合连续变量,分类变量得换思路。整个流程在 R 里实现起来蛮流畅的,适合信用卡用户、地理数据之类的多维数据。要是想对照
算法与数据结构
0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