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单色像差的统计挺适合搞图像或医疗成像方向的朋友看一眼。文章用数据讲得明明白白: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高阶像差比正常人高出不少,分别是 2.9 倍和 1.8 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做眼科成像、尤其是自适应光学相关的开发,这些参数能帮你搞清楚设备应该达到什么级别。文里还提到要用高阶的泽尼克多项式来校正像差——嗯,不是那种二阶三阶小打小闹的,是高于 8 阶的那种,系统精度得上得去。
还有一点比较实用的是:波前校正器的行程需求也给出来了——青光眼要超 39μm,糖网病变要超 14μm。搞硬件调参时你至少心里有个谱。自适应光学系统不只是用在望远镜里,在眼科图像里也一样吃香,只不过面对的是活体人眼,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更高。
如果你正在做视网膜图像,或者要设计一套更精细的眼科成像设备,可以搭配下面这些资源一起看看:比如基于 CNN 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还有这个视网膜波模拟代码也蛮有参考价值的。
哦对了,做模型训练或者像差的时候,别忘了数据集也是关键,250 组图像差异数据集挺适合入门用。
,这篇文章不光是理论,还挺接地气,给开发自适应光学相关功能的朋友不少启发。如果你正琢磨怎么提升图像清晰度、建模眼睛像差,那这份报告真可以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