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近 300 年来的耕地与人口变化趋势,能你更好地了解这一区域的发展情况。通过使用 HYDE 版本 3.1 数据库提取的 1700-2005 年数据,结合统计方法,建立了耕地与人口的相关模型。这些模型揭示了耕地与人口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你会发现,尽管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波动增加,二者的变化速度并不一致。这个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区的耕地与人口的相关性差异。如果你对区域发展感兴趣,这篇文章可以为你好的参考。
黄土高原地区近300年来耕地与人口变化趋势及相关分析2011年
相关推荐
云南省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2011年)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耕地动态模型和统计方法,对云南省1997至2005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旱地类型的变化尤为显著,总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除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外,非农建设、生态退耕、自然灾害、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因素也对耕地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土地开发则是增加耕地的重要途径。
统计分析
16
2024-09-20
甘肃省耕地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该研究利用甘肃省1997年至2006年十年间耕地变化数据,探究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过程。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十年来甘肃省耕地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甘肃省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统计分析
15
2024-05-20
杭州市临平地区2014—2018年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基于2014—2018年杭州市临平地区的降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降水的酸度(H值)、酸雨发生率以及阴阳离子的组成。研究探讨了临平地区酸雨的类型、变化规律以及季节特征变化。研究结论显示,临平地区的酸雨污染程度逐渐减轻,从重度酸雨向非酸雨区过渡。临平地区的酸雨仍主要由硫酸和硝酸控制,表现为混合型酸雨,其中冬季最为严重,春秋次之,夏季最轻。
统计分析
16
2024-08-23
近50年锦州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1951-2002年锦州地区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近50年来锦州地区的气候变化明显,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利也有不利之处。
统计分析
17
2024-07-15
2011年全国赛A题相关资料下载
2011年全国赛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的相关资料,包含题目、数据、优秀论文以及部分解题代码(Matlab)。
Matlab
15
2024-08-26
2019年中国城市GDP与人口数据
这份数据包含了截至2019年中国城市的GDP和人口信息,以Excel格式呈现,适用于数据分析。
数据格式如下:
| ID | 省份 | 地市 | GDP | 人口 | 人均GDP ||---|---|---|---|---|---|| 1 | 江苏 | 苏州 | 18597.00 | 1068.40 | 17.41 || 2 | 江苏 | 南京 | 12820.00 | 8335.00 | 1.54 || 3 | 江苏 | 无锡 | 11438.00 | 655.30 | 17.45 || 4 | 江苏 | 南通 | 8427.00 | 730.50 | 11.54 || 5 | 江苏 | 常
Hive
13
2024-05-12
东亚地区南北气旋活动频数的时空特征分析(2011年)
利用1953至2007年NCEP/NCAR再分析的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系统分析了东亚地区南方和北方气旋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南北气旋的活动频数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全球气候年代际跃变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北方气旋的活动频数发生了显著变化。月际分布表明,北方气旋在5月份频数最高,而南方气旋则在8月份达到峰值。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呈现出蒙古国中部和中国东北地区北部两个明显的高频中心;夏季,南方气旋则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和日本南部海面。研究还发现,南北气旋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格局密切相关。
统计分析
20
2024-08-22
近40年南澳县风力特征分析(2010年)
利用1970年至2009年南澳县气象站的风向和风速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40年来南澳县的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秋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8米/秒,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年平均大风日数为68天,冬季最多,夏季最少。此外,近40年来的年平均风速、平均最大风速和年大风日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大风日数的年内变化呈现一峰一谷的模式,以ENE风向最为频繁,其次是NNE和NE风向,偏西风最少。
统计分析
19
2024-07-16
鞍山1951―200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2007年
1951―2005 年的鞍山气候数据代码,用的是小波、线性趋势和滑动平均这些老牌利器,搭配统计图做起来还挺直观的。是气温日较差、初霜终霜这些指标,能帮你快速跑出趋势,适合做农业、生态、城市气候类项目。
逐日数据的气温距平做得蛮扎实,适合你拿去做对比。比如你要搞个“过去 50 年降水变化趋势”的小论文,这套数据结构就还挺好上手的,变量分类也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像积温、透雨这种容易被忽视的指标,它也考虑到了,做农业相关研究的可以重点关注下。用Python配合这些老数据做气候建模还挺合适,像文章中提到的短期气候实习代码就挺配的。
不过数据跨度长达 55 年,建模时你要注意格式统一,早年数据得自己清
统计分析
0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