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边界层高度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利用多个站点的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将观测值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观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大气边界层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白天边界层高度高于夜晚,并且最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夏、冬季边界层高度高于春、秋季;冬季边界层高度有下降趋势。此外,2014年11月的统计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在300~900米之间,东南方向较高。
京津冀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特征分析
相关推荐
基于GIS技术的昆明地区地貌形态特征分析(2007年)
地貌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成以及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本研究利用GIS图像处理技术,对昆明地区1∶25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貌特征要素,并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为昆明地区的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等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统计分析
24
2024-07-17
东亚地区南北气旋活动频数的时空特征分析(2011年)
利用1953至2007年NCEP/NCAR再分析的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系统分析了东亚地区南方和北方气旋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南北气旋的活动频数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全球气候年代际跃变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北方气旋的活动频数发生了显著变化。月际分布表明,北方气旋在5月份频数最高,而南方气旋则在8月份达到峰值。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呈现出蒙古国中部和中国东北地区北部两个明显的高频中心;夏季,南方气旋则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和日本南部海面。研究还发现,南北气旋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格局密切相关。
统计分析
20
2024-08-22
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延长组油页岩特征分析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延长组油页岩的勘探前景, 开展了野外露头观察、取样, 工业指标测试分析。油页岩工业指标统计分析表明, 烈桥、何家坊、霸王庄、淌泥河等地区的油页岩综合品质较好, 可作为勘探开发的重点。
统计分析
15
2024-11-03
定量金相中的多目标边界追踪与特征分析方法(2004年)
根据不同情况,对多相合金中的颗粒状第二相进行二值化、颗粒分割、孔洞填充以及滤波等图像预处理,得到离散的多目标黑白二值图像。为了统计分析多个颗粒,提出了多目标边界追踪算法,利用八连通边界追踪得到的每个颗粒的唯一标志点及其边界的Freeman码,从而获得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周长、面积、形状因子、平均自由程等特征参数。实验结果验证,该算法在离散多目标统计中表现出了实用性和有效性。
统计分析
12
2024-07-15
闽北地区前汛期锋面云系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闽北地区前汛期锋面云系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涉及天气系统、云的物理特性及雷达技术在天气监测中的应用。锋面云系是由不同性质的气流在一定区域相遇形成,对降水的形成至关重要,特别是锋前部位多为对流云,锋区则以高层混合云为主。通过雷达数据统计,锋前部分对流云回波显著。地形复杂性如武夷山对锋面云系组织化及降水带形成有直接影响,中尺度系统如冷锋或暖区对流带对云系发展及降水关联至关重要。综合分析地面降水、探空及天气形势数据可深入理解锋面云系结构及降水特征,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
统计分析
17
2024-09-19
数据仓库核心特征分析
数据仓库区别于传统数据库,具备以下显著特征:
1. 面向主题:数据仓库聚焦于特定的主题领域,例如客户、产品、交易或财务等,而非具体的业务流程。
2. 数据集成:数据仓库整合来自多个异构数据源的信息,经过提取、清洗、转换和加载(ETL)过程,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形成高质量的数据集合。
3. 非易失性:数据仓库的数据通常以批量方式加载,并以历史快照的形式保存,不会像操作型系统那样频繁更新。
4. 时效性:数据仓库涵盖较长的时间跨度,通常为5到10年,用于支持长期趋势分析和决策。
5. 时间维度:时间是数据仓库的关键维度,数据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存储,便于进行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查询分析,揭示数据随时间
Oracle
16
2024-05-31
隐伏岩溶地下水水文特征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角度分析,揭示了淮南潘二煤矿区主要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和断层导阻水性。结果表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与太原组C3Ⅲ段灰岩含水层密切相连,F1断层在太原组C3Ⅰ、C3Ⅱ段为阻水断层,在C3Ⅲ段和奥陶系为导水断层。
统计分析
16
2024-05-01
Matlab声音特征分析时域和频域计算
Matlab声音特征分析从解压缩的声音文件中计算声音特征。项目详细描述在“projectDescription.pdf”中。该项目的核心在于计算能够描述声音本身的唯一特征,从而揭示不同声音之间的共同点和可能的共同来源。
Matlab
11
2024-08-26
煤矿区黄土边坡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
煤矿区工程建设常忽略黄土边坡稳定性,加上特殊现状,边坡事故频发。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40处煤矿区黄土边坡的双参数统计分析,揭示了边坡自然风险机理。首先,按岩土结构组合特征将边坡分成4种地层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坡高、坡率与稳定系数的关系,建立了煤矿区黄土边坡防治的上限方程;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防治建议,为黄土边坡的防治设计提供参考。
统计分析
12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