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Stub调用
- RPC协议代理接收
- 将请求转换为协议缓冲区格式
- 客户传输协议缓冲区格式请求
- 服务端调用并执行方法
- 返回结果并转换为协议缓冲区格式
- 服务端传输协议缓冲区格式响应
- RPC协议代理接收
- 将响应转换为原始格式
- 客户端Stub接收到响应
Hadoop RPC机制流程
相关推荐
Hadoop RPC与NIO
Hadoop核心协议提供RPC和NIO,Hadoop RPC是一个基于TCP的远程过程调用框架,NIO为Hadoop提供了高性能网络支持。
Hadoop
18
2024-04-30
Hadoop RPC过程详解
RPC 的过程其实蛮,了解它的流程能你更好地理解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通信机制。简单来说,RPC(远程过程调用)允许你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服务器上的函数,这让分布式应用的开发变得更加轻松。在 Hadoop 中,RPC 机制尤为关键,它不同的节点进行高效的通信。你如果需要深入了解 Hadoop 的 RPC 流程,看看相关的文章和资料挺有用,尤其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会帮你加深理解。
Hadoop
0
2025-06-16
Hadoop文件写入机制详解
文件写入的操作流程,Hadoop 里做得还蛮有讲究的。
块式存储的思路,用得比较巧。HDFS 把文件切成一块块,128MB 一块,每块还会备份个两三份。写入时不是直接写磁盘,而是先从NameNode拿到块的位置,流式写入DataNode。嗯,效率还挺高。
数据是走管道式传输的,也就是你写入一块,它会串行传到多个DataNode上。这种设计虽然看着复杂点,但好处是副本同步得快,出问题也能迅速补上。
写数据的时候,client会先跟NameNode申块,再找出对应的DataNode,按顺序写。每写一段就确认一下。写失败?直接换块重写,逻辑得还算稳。
如果你搞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的写入机制
Hadoop
0
2025-06-22
Hadoop元数据机制详解
元数据的组织方式,是 Hadoop 里一个挺核心但常被忽略的点。像文件被拆成一个个数据块,比如一个 200M 的文件,就被分成block1(128M)和block2(72M)。每个块又有自己的副本,比如Block2-3,用来搞容错。块分完之后,怎么知道谁是谁?这时候就要靠元数据来打标签了。Hadoop 里主要靠Fsimage和Edits两个文件,一个像快照,一个像操作日志,组合起来就能还原整个文件系统状态。哦对,元数据跟你想象中数据库里的“数据字典”不太一样,它不存用户数据,只负责“谁在哪、叫什么、有哪些副本”。你要是做大数据,或者做离线数仓搭建,这一块搞懂了,踩坑少一半。如果你对这块感兴趣,
Hadoop
0
2025-06-23
Hadoop序列化机制详解
Hadoop 的序列化机制,真的是大数据开发里绕不开的一环。用Writable接口把对象转成字节流,传输、存储两不误。嗯,效率也挺高,适合节点多、数据量大的场景。
写write(DataOutput out)、读readFields(DataInput in),两个方法搞定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逻辑还挺清晰的。像IntWritable、Text这些内置类型,省心好用。想自定义?写个UserWritable,字段随你定义,还能实现排序,挺灵活。
说到细节,像整数序列化,Hadoop 还有个比较省空间的玩法,叫VIntWritable,小数据用小字节,挺贴心的。嗯,节省带宽也挺重要的对吧?
不过注意哦
Hadoop
0
2025-06-29
Hadoop文件切分避免机制介绍
Hadoop 在大数据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文件方面。如果你曾经在海量数据时遇到文件切分问题,Hadoop 的 文件避免切分功能会给你带来不少便利。这项功能可以确保数据在分布式环境下的更为高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切割,减少了数据迁移时的延迟和成本。
实际上,Hadoop 的文件切分机制并不是一开始就。随着版本更新,是从 Hadoop 2.x 开始,多细节都得到了改进。如果你有类似的需求,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有用的资源。
比如,如果你需要一些关于 Hadoop 的配置文件,默认配置文件 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如果你是新手,还可以看看 Hadoop 2.7.3 Windows 必备文件,这会你快速上手
Hadoop
0
2025-06-11
Hadoop Block数据块存储机制
Hadoop 的Block 数据块是整个存储的核心,基本上就是每次数据读写的最小单元。每个块的大小一般是64M,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磁盘寻道时间,也能让数据管理更高效。文件在存储时会被分割成多个块,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像磁盘的页一样,每次读写都是按块操作。如果文件小于块大小,实际占用空间是按文件大小来算的。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每个块还会默认复制3 次,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这份 Hadoop 相关文档中不仅详细了DataNode和NameNode的工作原理,还有如何应对集群故障等内容。如果你对 Hadoop 系统有兴趣,了解 Block 的工作方式是挺有的。你可以从这些资料中深入了
Hadoop
0
2025-06-24
Hadoop数据写入流程解析
Hadoop数据写入流程解析
数据分块: 将待写入数据分割成大小一致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默认大小为128MB(可配置)。
副本复制: 每个数据块会被复制成多份(默认3份),并分发到不同的数据节点上,确保数据冗余和高可用性。
节点选择: NameNode 负责选择存储数据块的最佳节点,通常会考虑节点的可用空间、负载均衡和数据本地性等因素。
数据传输: 客户端将数据块并行传输到选定的数据节点上。
数据写入: 数据节点接收到数据块后,会将其写入本地磁盘,并生成校验和,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
确认写入: 当所有数据块及其副本都成功写入后,数据节点会向 NameNode 发送确认信
Hadoop
11
2024-05-19
Hadoop 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 工作流程与数据交换机制
MapReduce 工作流程与数据交换机制
MapReduce 作为 Hadoop 的核心计算框架,其工作流程遵循着严格的数据隔离原则,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并行执行。
数据隔离与交换特点:
Map 任务间隔离: 不同的 Map 任务之间保持绝对的隔离,不存在任何直接的通信机制。
Reduce 任务间隔离: 类似地,不同的 Reduce 任务之间也完全隔离,不会进行任何信息交换。
框架控制数据流: 用户无法绕过 MapReduce 框架直接在机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有数据交换操作都必须经由框架自身进行调度和管理。
这种数据隔离的设计有效避免了任务之间的数据依赖和同步问题,使得 MapRedu
Hadoop
13
2024-06-30